乌克兰近日爆发了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性抗议活动,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基辅、利沃夫、哈尔科夫等城市的街头,愤怒的声音直指总统泽连斯基。事实上,这场风暴并非突然爆发,而是长时间积压的社会矛盾最终得到了爆发。乌克兰民众为何在如此紧张的时刻,选择站出来表达愤怒,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次原因?
7月22日,数千名乌克兰市民聚集在基辅独立广场上,口号震耳欲聋,要求泽连斯基下台,甚至有人举着写着“你疯了吗?”的标语,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抗议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竟是曾经的退伍军人,这一情形无疑让人震惊。然而,泽连斯基的困境并不止于此,他原以为沉默避开现实,时间会冲淡民众的愤怒,然而,他的等待并未带来平息,相反,抗议活动在短短一天内蔓延至多个大城市,甚至蔓延至敖德萨、第聂伯罗等地,示威规模之大,令当地警方措手不及。
展开剩余77%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的民众长期忍受着战争带来的重创,而泽连斯基的举措却激怒了越来越多的人。7月22日,泽连斯基签署的第12414号法案,赋予了总检察长对国家反腐败局及特别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的直接干预权。这一看似无害的法案,在其通过的过程中却显得异常迅速和不透明——仅用了一个小时,法案便以263票通过,而这一过程中似乎弥漫着一种隐秘的气息。
事实证明,泽连斯基此举与一宗贪腐案件息息相关。反腐败局与特别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正调查一起涉及泽连斯基亲信的案件,其中包括副总理奥列克谢·切尔尼绍夫被指控在土地开发中收受巨额贿赂,甚至有总统办公室成员被卷入了无人机采购的腐败丑闻。对于这一系列涉腐案件,泽连斯基采取的措施显得异常激烈,尤其是在去年,乌克兰国防部长因卷入贪腐案被迫辞职时,外界已开始怀疑泽连斯基的治理是否存在问题。
此外,泽连斯基在签署12414号法案之前的一系列举动也引发了广泛质疑。7月21日,他突击检查反腐败局,并在没有实质证据的情况下,逮捕了两名该局的员工,声称其“通俄”。众所周知,反腐败局背后有着欧盟的强大支持,欧盟提供了该局80%的经费。然而,泽连斯基的法案明确规定“禁止接受境外资助”,这一变化显得异常决绝,令人不禁怀疑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政治考量。
尽管泽连斯基此举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打击腐败,但其频繁的权力集中过度却引发了更多的不满。进入7月后,他不仅扩大了安全局编制至4.1万人,还赋予其军事行动权,几乎架空了乌克兰议会和宪法法院的制衡机制,开始走向集权化的道路。更为重要的是,民众对乌克兰司法腐败的严重不满,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感。据2024年透明国际的报告显示,乌克兰的司法系统腐败问题比去年暴涨了47%。在这种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急剧下降,民众的生活困境也加剧。乌克兰许多基层警察的月薪甚至连10公斤牛肉都买不起,而一些曾经因坚持廉洁而受到打压的公务员,如敖德萨海关关长,甚至因无法负担家庭开销选择了自杀。
随着抗议活动愈演愈烈,外界也纷纷发声,表示对泽连斯基领导下的乌克兰政府的不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总理默茨等人纷纷要求乌克兰澄清法案内容,并表示对乌克兰反腐败行动的担忧。与此同时,美国共和党议员也开始以腐败为由,威胁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而俄罗斯方面也趁机发声,质疑西方援助资金的去向。
然而,泽连斯基似乎并未料到,自己的一系列举措将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在7月24日,他提交了一份新法案,试图恢复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但这一举措仍然未能平息民众的不满。民众普遍认为,这只是一次“换汤不换药”的尝试,实际上总检察长仍然保留了对反腐败机构人事任命的控制权。而扩大安全局编制的举措,也被许多市民视为对民众的进一步监控。许多市民开始主动拆除街头的监控摄像头,仅三天内便有15万人次转发这一行动。
尽管泽连斯基作出了某种程度的妥协,危机似乎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民众的不满情绪并未完全消退。接下来,如果反腐机构的独立性和民生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乌克兰的抗议浪潮可能会在未来进一步升级。
发布于:天津市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