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传来消息:在日前正式成为上海健康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并成功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后,国内首个“核医学和中子俘获治疗创新研发与诊疗中心”在公利医院正式揭牌成立。
至此,该院成为本市自2010年以来15年间首家新晋级的“最年轻”三甲综合医院;该中心的落地,也将填补国内核医学和中子俘获技术融合应用的领域空白,为本市推进精准医疗、提升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能级注入新动能。
多方签约推动精准治疗向“诊疗一体化”升级
公利医院和共建的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一起与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先进辐射源)研发中心、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创新链,打通堆芯到病床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医院与福建睿斯科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签署BNCT战略合作协议,将率先跑通国产BNCT设备、药物、方案的华东地区“首台套”示范,并面向全国基层医院辐射推广。这些合作的落地,标志着中心将全面整合“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加速核医学前沿技术从科研向临床转化,为重大疾病诊疗突破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据悉,作为浦东新区首批新质专科,公利医院核医学科在区域分级诊疗体系中承担关键支撑作用;同时,作为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医院长期深耕分子影像与核素药物研发,为学科创新积累了扎实基础。此次由该科室牵头建设创新研发与诊疗中心,将聚焦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重大疾病诊疗难题,推动精准医疗向“诊疗一体化”升级。
“医院已前瞻性布局核素药物研发与硼中子俘获治疗等前沿技术,重点突破肿瘤靶向治疗与慢病精准干预瓶颈。”公利医院副院长、核医学科主任夏伟介绍,科室配备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仪(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CT)等国际顶尖分子影像设备,可从分子层面精准捕捉组织器官代谢变化、功能状态及受体分布,为疾病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同时在布局核药专用病房的建设,以及回旋加速器系统和中子俘获治疗系统的配置,将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更加丰富的高端设备。
聚焦常见病让“医—工—卫—产”多维融合
这一新技术,在临床中具体可以为患者带来哪些获益?夏伟解释,如在肿瘤领域,依托分子影像技术可实现肿瘤早期筛查与精准分期,明确病灶侵犯范围及转移路径,同时动态监测治疗效果与复发风险,同时采用核药物进行精准靶向个体化治疗,从而实现肿瘤的诊疗一体化;而针对心血管疾病,心肌灌注显像能精准定位缺血区域、评估缺血程度及心肌存活状态,为冠心病诊疗与预后判断提供关键依据;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该技术还可助力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与病情监测,实现癫痫灶精确定位,为手术导航提供支持。
一直以来,公利医院以“医工融合、临床转化”为双引擎,通过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建立战略协同机制,持续拓展学科交叉领域,激活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该院正式成为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后,科研体系从“医工交叉”单点突破,升级为“医—工—卫—产”多维融合。
院方负责人介绍,未来,医院将继续依托高校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与基层卫生服务研究的优势,构建“社区嵌入式”临床研究体系,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为“人群健康观测站”与“干预试验基地”,重点开展区域性慢病早期筛查与低成本干预研究。同时,建立“院内研发—社区验证—标准推广”高效转化路径,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落地为公共卫生服务实践,让医学创新红利惠及更多居民。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